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新闻中心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宏观广角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广角

空中120开辟蓝天上的“生命通道”

时间:2023年03月02日   来源:

空中120开辟蓝天上的"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 潘瑾瑜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民航业恢复发展态势强劲,客运量明显增长。随着客流高峰的出现,一些旅客在出行途中突发疾病,及时获得医疗救助的新闻也引发媒体关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民航各部门及相关单位高效协同,共同开辟了蓝天上的“生命通道”,创造出旅途中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空地之间的生命接力
  当旅客在空中出现身体不适、突发疾病时,航班机组及时应对、处置得当对于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央广网报道,1月26日,在从宁波飞往北京大兴的东航MU5177航班上,一名旅客因加班劳累等在飞机下降前突感身体不适。东航乘务组立刻启动机上紧急医疗救助程序,乘务长迅速上报机长并广播寻找医生,第一时间取出机上氧气瓶为旅客供氧,启用应急医疗箱为旅客测量血压,并安排机组成员为旅客按摩手脚,缓解麻痹症状和紧张情绪。经过13分钟的紧急救助,旅客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意识恢复,飞机落地后快速得到妥善处理,目前身体已无大碍。《新京报》报道,1月24日,在从长春飞往珠海的南航CZ3946航班上,一名旅客突感心脏不适,并出现胸闷、寒战、呼吸障碍等情况。南航乘务组迅速启动机上紧急医疗处置程序,第一时间取出机上氧气瓶为旅客供氧,用矿泉水瓶制作暖水壶、提供毛毯等帮助旅客恢复体温,并通过给旅客按摩缓解症状及紧张情绪。飞机平稳落地后,旅客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除了在机上进行医疗救助,也有航班在旅客突发疾病后紧急备降,通过机组人员与地面保障单位的紧密配合,为旅客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1月28日,在从石家庄飞往深圳的奥凯航空BK2747航班上,一名旅客突感身体不适,乘务员在客舱开展紧急救护,机组果断决策备降武汉。航班落地后,该旅客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并于次日出院。《南国都市报》报道,1月30日,在首都航空石家庄—海口航班上,一名旅客突发疾病,乘务员在客舱开展紧急救护。本着“生命至上,旅客至上”的原则,机组人员果断决策紧急备降太原,并与地面保障单位密切配合,航班落地后医务人员上机进行医疗救助,旅客随即被送往医院,目前已脱离危险。《广州日报》报道,1月12日,在从意大利罗马飞往广州的南航CZ662航班上,一名孕妇突感身体不适,血压迅速下降。为保障旅客生命安全,航班紧急备降武汉天河机场,各部门争分夺秒开辟绿色通道,最终成功救助患者。
  多个层面的积极探索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航空医疗救护发展,我国出台了多个航空医疗救护相关政策文件。界面新闻报道,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并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航空救护。2019年3月,民航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了《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71家医院和急救中心成为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疗机构。
  2022年2月,民航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新增74家试点医疗机构和28家试点通用航空企业,并提出完善地面保障、畅通空中通道、加大专业培训、制定标准规范和探索发展模式五点发展要求。《通知》明确,到2024年底,航空医疗救护范围进一步扩大,航空医疗救护服务标准逐步完善,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广泛、模式多元、服务优质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各地以及各机场、航空公司也结合实际,在操作规范、技术支持、健全机制等方面对医疗航空救护不断进行实践探索。2018年,由东航、民航业内专家、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共同编写的国内首部《空中医疗急救手册》正式发布,为空中急救提供了详细的执行规范和操作标准,有效提高空中救助质量与效率。《深圳商报》报道,2020年9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微信小程序新上线了“一键急救”功能,如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发现心脏骤停患者,旅客只要点击深圳机场微信小程序中的“一键急救”按钮,相关急救人员将在4分钟内赶赴现场施救,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中新网报道,上海市航空医疗救援网络指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引入5G通信、卫星通信、云计算等技术,保障空地间患者病情、航空器位置等信息实时交互,最终实现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航空办、各基地医院、执飞单位间的调度信息、任务信息、飞行信息、患者病情信息等全流程信息传输。自2021年以来,新疆和田机场不断探索急救事件快速保障模式流程,在原有特殊旅客保障模式基础上打造了“蓝天生命通道”服务品牌,为旅客紧急救治争取了更多黄金时间,为各族群众重病、突发疾病、意外重伤转运救治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1月24日,和田机场借鉴“4·30”断臂男孩成功处置经验,启动和田机场“蓝天生命通道”特殊保障预案,高效转运了一名被切割机切伤的断肢旅客。
  此外,在航空医疗救护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各地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进。
  为旅客生命安全护航
  航空医疗救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时间、效率、服务流程和规范化、专业化操作都有较高要求。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输所所长张兵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航空医疗救护涉及军方、民航局、城市交通、医疗机构、通航企业等多主体协作,这是多主体、多流程、一体化的系统性工作”。每一次成功的航空医疗救护都离不开各个环节的高效配合。
  多个航空医疗救护的成功案例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真情服务的宝贵力量,也体现出近年来航空医疗救护能力的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护依然面临费用较高、航空医疗救护标准缺失、地面起降场点不足、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等诸多挑战。
  有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做好航空医疗救护工作,要注重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引领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探索建立社保医保、商业保险、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捐助以及个人按比例共担的航空医疗救护支付体系,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要妥善处理好安全与发展、服务与保障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航空医疗救护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地面服务保障,畅通空中通道,提高航空医疗救护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试点成果转化、经验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