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新闻中心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十九大快报】在共同的认知里读懂中国——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读书专辑

时间:2017年09月01日   来源:

在共同的认知里读懂中国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读书专辑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5年时间里,中国出版界推出了很多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知识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书籍。这些书籍经由阅读,向更为广大的人群传播,促进着全社会共同的认知。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特别选辑一批近两年出版的思想理论文献书籍,向读者推介,愿读者通过这些书中的知识、思想和理论,认识并读懂中国过去的5年,读懂它的当下和未来。

[关键词:典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发展的顶层设计,这些顶层设计,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论说里,对这些论说的解读汇编,正是在向发展中的中国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理论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讲故事》(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体现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百余则故事,加以完整呈现和解读。该书将收入的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对内篇包括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据此,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全书由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任贤篇、天下篇、廉政篇、信念篇、创新篇、法治篇、辩证篇共13个篇章组成,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追根溯源的同时,并就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给领导干部开个书单——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传统经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依据,将习总书记读过的传统典籍分成历史、哲学、伦理、文学四大部分,旨在使领导干部通过学习了解习总书记读过的传统典籍,一方面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加深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第14次印刷)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编辑完成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的79篇讲话、谈话、演讲、答问等,收录了他各个时期的工作生活照片45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自2014年出版以来,至去年5月已14次印刷,目前已出版了21个语种、24个版本,发行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突破642万册。

[关键词:认知]

“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称为头等大事”。一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这首诗放在今天,同样可以用来说明当代中国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事实上,当下琳琅满目的出版物中,关于中国社会自我认知和基于这种认知的对外宣讲的书并不少见。

《看中国》(马国川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中国经济崛起,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难题。只有站在世界看中国,才能清晰地看到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以世界视野来审视中国的转型,才能准确认识到中国未来的道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对国际著名人士的采访,其中既有基辛格、斯考克罗夫特、莫德罗等世界知名政治家,也有科斯、科尔奈、青木昌彦等大师级经济学家,还有福山、尤努斯等知名思想家。这些人士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中国的现状,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很值得正在为实现大转型而努力的国人从中汲取营养。

《中国故事怎么讲》(周鑫宇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为什么我们想宣传中国的美好形象,外国人却好像听不懂?为什么外国人一会儿把中国抬得很高,一会儿又把中国看得很低?为什么外国人要用那样的眼神看待我们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周鑫宇博士的这本《中国故事怎么讲》,从“公共外交”的角度,用各种生动的事例和平实的语言来介绍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应该如何介绍国家的政策方针、经济成就、文化习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人如何对外表达自己国家的著作,也是一本向中国普通老百姓通俗介绍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经济方针、国际战略和自我定位的著作。

[关键词:政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些原则正是当下众多政经类出版物研究和写作的思想指导。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本书是为响应习总书记关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号召,由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全国15位知名学者共同编写的一本理论读物,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与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内容,全面阐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成果,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魅力,代表了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水平。

《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梁国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面对全球变局,中国的发展道路应该怎么走?中国经济的命运将会怎样?旅居海外的知名学者梁国勇在本书中对中国经济做出了独到和前瞻性的解答。在构建了一个基于大历史观的观察维度之后,作者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关联,分析了两者共同面临的变局、动态和前景。着眼于长期转型和增长,作者选取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主要“接口”,探讨了世界经济呈现的新格局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最后,作者将视野拓展到经济之外,展望了一个可能到来的“中国世纪”。

[关键词:善治]

国家治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面临的直接命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赋予国家治理以崭新特色。从十八大以后提出善治理念到形成压倒性反腐态势,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走向善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俞可平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善治的理念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而最早倡导这一理念的是著名学者俞可平,在其最新出版的《走向善治》一书中,作者用历史的眼光、哲学的分析、政治的远见条分缕析地阐明了善治与治理、善治与法治、善治与民主的关系,进而指出善治的丰富内涵以及实现方法,为人们描述了历史的曲折、民主的细节、法治的思维、政治的蓝图。

《廉洁拐点——世界难题与中国答案》(高波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腐败是人类公敌,反腐是世界难题。中信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的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副研究员高波的《廉洁拐点——世界难题与中国答案》,立足国际与国内两种视野、历史和现实双向思考,剖析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20世纪内向型廉洁拐点,解读党的十八大后以腐败治理和党内治理为肯綮的“新治理革命”。本书指出,随着新治理革命的到来,中国将迎来21世纪全球首个双重外向型大国廉洁拐点。同时,治理腐败永远在路上,廉洁拐点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国家成长新起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正风反腐为基点,实现党内治理与国家治理、国际治理的有效联动,走出既不同于欧美政党也不同于苏东共产党的治理新路,带来更多更好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全球治理活力。

[关键词:融世]

再过两天,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将在厦门召开,中国作为本届峰会主席国,必将使自己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事实上,更深地融入,正是全球化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的选择。在新的秩序与结构重组中,崛起的中国不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而且正以自身的大国担当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

《大转向——谁将推动新一波全球化?》(王辉耀、苗绿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将往哪里去?美国政策转向,中国怎么办?“美国优先”,会触动谁的奶酪?“让美国再次伟大”,能否开启中国投资机遇期?美国退出TPP,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美国限制移民,是否会给中国带来全球揽才机遇?中美两国如何求同存异,共赢未来?《大转向——谁将推动新一波全球化?》以中美关系作为基点,就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政治博弈、经贸投资、移民政策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分析。鉴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退出TPP和巴黎气候变化公约,逆全球化仍然横行,本书两位作者把国际间领导人峰会视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碰撞的视点无疑具有现实启悟性。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朱云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台湾著名学者朱云汉的《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影响放置在最宽广的历史坐标与理论视野中,在梳理过去三百年世界史的演进脉络、深入观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构成与运作机制、批判性地透视全球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真实本质与宰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涵这个大问题。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鲜活的事实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的自我修正与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中共独特的人才选拔、竞争、淘汰机制,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设想,引起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是十八大以后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体现着中国崛起后的天下担当。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王义桅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是研究“一带一路”的权威学者,他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带一路”时代的全球化、文明、经济、政治、外交逻辑,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展示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是继作者推出《“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专著一年后从人类文明史与全球化反思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力作。该书还认为,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之精髓,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和共同复兴,开创包容性全球化。

《一带一路——迈向治理现代化的大战略》(冯维江、徐秀军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同样是面对“一带一路”课题,本书两位作者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对这些经验在“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潜在动员和治理能力,本书对“一带一路”各主要区域软硬基础设施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相应策略,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建构和现实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思想与知识的载体,读什么书,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建构着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完善着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潜移默化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动方向。当下中国,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界、思想界空前活跃,各种新书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阅读。越能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流的知识和思想,就越有力量,越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相信以高质量的书籍为基础的高质量阅读,定能使读者开阔眼界和心胸,感知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把准时代的脉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清我们民族光明的前景。 

源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