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公司媒体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学习视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公司媒体 > 学习视窗

学习视窗(2012年第2期,总2期)

时间:2013年07月17日   来源:

 

 

目    录

 

【高层动态】

温家宝主持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

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习近平讲话强调要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

习近平在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声    音】

李克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

李源潮: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形势瞭望】

温总理强调把“稳增长放更重要位置”

中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无大碍

【班子建设】

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应有“大气象”

人民日报: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人民日报: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人民日报: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国企研究】

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管理探讨】

树立战略新思维,打造全球视野卓越企业

 

 

【高层动态】

 

 

温家宝主持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

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5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说,当前企业经营遇到一些困难,这对企业家是个锻炼,对企业是个考验。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信心。信心来自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来自及时有效的应对政策。要对本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宁可把困难估计得重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些。企业效益的根本是市场需求,要千方百计找准需求、开拓市场,在增强适应力、应变力和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本领。

19日下午,温家宝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与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负责人一起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各省反映,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但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下降等矛盾比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温家宝说,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必须准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及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抓紧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特别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切实减轻企业税负。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信贷投放能力,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有效;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温家宝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抓紧确定继续支持家电下乡的政策,扩大建材下乡试点范围,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项目。对在建续建项目要进行梳理,分门别类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加强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信息化、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妥善处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控制财政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继续支持有还款能力的项目,避免资金链断裂。

温家宝指出,要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农业发展好形势,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习近平讲话强调要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  

 

5月16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2012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习近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真正摸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摸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真正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点,全面看待和辩证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取得主动权,保证改革发展不断取得胜利。

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要把坚持实事求是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领导责任,始终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这就必须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切实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打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基础;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作风保证;必须与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有机统一起来,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在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认真总结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

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5月21日,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党委聚精会神抓党建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自觉性,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

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90多年的历史说明,我们党始终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就会有崇高的威望,党和人民事业就兴旺发达。90多年的历史也说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持和发展,不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与考验。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会如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认识,认真总结和运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以更大力度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从提高领导骨干素质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建设好领导干部队伍,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锻炼、使用干部,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从夯实组织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永久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从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他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加强和深化这方面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声    音】

 

 

李克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

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内需。要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立足扩大内需。进一步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在扩大内需中,特别是要着力抓好扶持就业、保障性住房、新医改、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这既能有效拉动需求,又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促进结构转型升级,这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向有前景的领域和新兴产业集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转型升级中开拓新的市场。要加快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公平竞争,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转型升级的动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苏考察时指出

 

李源潮: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要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经验,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规律认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持久开展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两项全党性活动之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取得了显著成效。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创先争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效载体,要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焕发党在基层生机勃勃的活力。

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创先争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创先争优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共产党员的先进和优秀首先应当体现在本职岗位上,把正在干的事情干得更好。要把创先争优融入岗位职责,使之岗位化、日常化。要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氛围。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发挥表率作用。

李源潮指出,要尊重基层的创造精神,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确定具体鲜明的争创主题,找准创先争优的着力点。要健全党组织进位升级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追求先进与优秀的内生动力;健全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健全群众监督评判机制,使创先争优成为加强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抓手。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指出

 

 

【形势瞭望】

 

 

温总理强调把“稳增长放更重要位置”传递新政策信号

2012年5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并与六省负责人一起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针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部署,传递出新的政策信号。

 

为何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看,美国经济一季度增长2.2%,失业率缓慢下降,但仍然缺乏持续、强劲的增长动力。欧元区经济一季度陷入停滞,其未来政策走向也不明朗。日本在灾后重建等因素推动下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有大的起色。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不可避免地造成外需的大幅收缩,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在放大。

从国内看,夏粮有望实现“九连丰”,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就业用4个月时间完成半年任务,居民收入也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外需萎缩,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趋缓,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放缓。加之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用电量、出口交货值、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增幅也比较明显地下降。

中央强调,今年的宏观调控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之内。但是,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让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根据形势变化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举措。

 

稳增长从哪里入手?

 

稳增长,关键在于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扩大国内需求是根本出路。

首先要扩大消费需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陆续到期后,最近又推出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同时正在抓紧确定继续支持家电下乡的政策,以及降低流通成本的措施。这将会有力促进消费需求,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要稳定投资需求。既要按“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又要保障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既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又要采取措施扩大民间投资。

第三,要稳定外贸出口。重点在于稳定和完善外贸出口政策,尤其要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开辟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国家正通过结构性减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等,减轻企业成本负担。一系列预调微调措施的实施,将会为稳增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处理速度、结构与物价关系?

 

稳增长,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控,也离不开地方和企业的努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省份通过调整结构实现了新的跨越,一大批企业在洗礼和磨难中成长壮大。面对当前的压力,只有进一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上取得新进展,才能有效破解难题,占据主动。

稳增长并不是片面地追求速度,而是要与结构调整和稳定物价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所要的增长,是有效益、讲质量的增长,是物价稳定、民生改善的增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有保有压,对那些过剩和落后的产能要坚决淘汰,决不允许其死灰复燃。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在关键期,调控任务相当艰巨。稳增长并不意味着放松调控。要稳定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继续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中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无大碍

2012年5月17日  来源:半月谈

 

编者按:针对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长速度创新低,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正常轨道中,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并无大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表明一季度经济或已接近筑底,下半年经济运行曲线上扬可期。与此同时,专家建议要防范欧债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和物价走势反复等可能出现的风险,宏观调控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逆周期的预调和微调。

 

经济增速:8.1%属主动调整、正常回落,或筑底全年

 

关键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8.1%,这是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增速连续5个季度回落。在已公布的各地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稳中有进。

 

专家解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GDP增速明显下降有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原因,去年政府比较严厉的宏观调控,使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一定影响,货币紧缩举措也使企业借贷成本变高;国外则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较慢等影响,贸易顺差明显回落。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主动调整周期,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调控收缩肯定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从长远看,每年GDP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的中枢将下移至7%~8%。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一季度经济增幅的降低,将使经济转型成为各地政府更迫切的任务。下半年中国经济数据肯定会好一些,全年经济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期系列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增速开始缓中趋稳,减速进程即将结束,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就是全年底部。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二季度外需下降和投资放缓的局面可能在政策微调环境下有所改善,物价的回落也有利于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企稳回升。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命志: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出口订单指数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出现了企稳向上的迹象,新增贷款和新开工项目数增长较快,就业形势良好。因此,从目前的迹象看,经济继续大幅下滑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较多,但没必要担心。

 

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信号显现稳定基调不变

 

热点聚焦

 

在今年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基本披露完毕后,央行表示将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特别是对因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而存在资金需求的金融机构,将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从央行最近的动作来看,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同时,政策偏向于定向宽松,目的是为处于转型期的实体经济“输血”,但这种“定向宽松”政策不会改变货币投放总量,也不意味着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基调改变。

 

关键数据

3月末,广义货币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2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

 

专家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全年货币供应量增加14%左右,新增贷款增加8万亿到9万亿元是比较稳健合理的,既可以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也可以防止速度过快上升。

连平:3月份货币供应状况依然不理想。广义货币量回升明显与银行大量发售理财产品有关,这种存款量的增加恐难以持久。由于3月份物价有所反弹,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未来操作上可能将朝着进一步适度增加信贷和流动性的方向微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央行“定向宽松”政策,主要是对制造业、服务业和小企业提供支持,存款准备金率将是政策微调的工具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当前我国货币总量整体还处在偏紧至中性的范畴内,3月份的货币投放仍是一个常态水平。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空间取决于未来资本流入状况、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状况等。不应主张货币政策的过度调整,应着眼于中长期改革措施的推进,短期内则应相对平稳。

目前经济已经明显出现反弹迹象,在此过程中过大幅度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打乱市场自我复苏的节奏。我国货币政策的整体取向,要跟国际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节奏有所结合。

 

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发力

 

数据对比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4.7%,比去年同期(33.1%)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3%,比去年同期(32.4%)回落22.1个百分点,增幅回落明显。一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33.6%,保障房、水利、环保、交通运输等支出大幅增长。

专家分析

连平:受资金来源紧张与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也因公路建设投资萎缩降幅明显,预计二季度随着资金来源改善和开工率上升,降幅可能缩小。

刘元春: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应当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可以强化市场的效应,对经济和企业转型起到促进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应继续坚持下去并将重点放在结构性减税上。

可先降低宏观税负,增强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再出台一些针对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特殊减免的优惠政策,并推进服务业和运输行业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全年7.5%的GDP增速目标提供了较大的政策调整余地,宏观调控仍有发力空间。对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这将对经济发展带来长期支撑。未来也可出台一些新的推动消费增长的举措,如继续增加社保投入、增加居民收入,为扩大内需提供持久动力。

 

物价调控:4%目标有望实现需警惕输入性通胀

 

关键数据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物价上行压力在减小,要实现全年4%的CPI增长控制目标,需关注两个不确定性:一是以粮食和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二是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另外,以水、电、油、气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的改革的推动速度对物价走势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刘煜辉: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速面临软着陆的大背景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下降将会“拖累”原油等国际资源价格,而美欧经济复苏速度也不会加快,因此国际油价这一价格关键变量不会出现失控性上涨。

彭兴韵:全球资本流动性仍然宽松,美、欧都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因外部需求下降和通胀压力减轻,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货币,因此中国对输入性通胀不能掉以轻心。(《半月谈》2012年第9期,记者 任峰)

 

 

【班子建设】

 

 

人民日报:领导干部应有“大气象”

2011年5月12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何谓气象?

气象是一种形象、一种态势,体现在看待问题的眼界、面对问题的胸襟、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源于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源于后天的积累和涵养。

而大气象,则是升腾于表面之上的超脱精神、豁达气度和宽容心胸。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善于从大局看问题,善于多角度审视矛盾。党的这些要求,正需要领导干部涵养出大气象。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气象却令人担忧:有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一心想着用三招两式就能一炮打响;有的阳奉阴违,言行不一,经常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却汲汲于一己私利;有的意志消退、精神萎靡、情趣低俗,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

对工作而言,领导干部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涵养出大气象,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胸襟、卓越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才能领导好科学发展。对群众而言,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表。领导干部如果气象不正,不仅难有作为,而且损害党的形象,产生不良效果,影响社会风气。

更何况,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经济社会深刻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统筹内与外两个大局,如何把握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如何摆正个人与岗位两个身份、两种利益,都需要领导干部有超越一事一策的眼光、超拔一人一己的气度、超脱一时一地的精神,才能在这大有可为的时代,成就一番大事业。

涵养大气象,并非易事。观、想、行、学,四字可从。

观,是“仰望星空”。星空,比喻信仰的高峰、理想的高度。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领导干部大气象的根本所在。焦裕禄、任长霞、杨善洲……先进典型就像星空中的璀璨群星,只有始终以他们为榜样,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才能不囿于眼前纷争和一己私利,看到本质、守住根本。

想,是“心怀民生”。对于领导干部,每一项决策之后,都可能预示着灿烂未来、宏伟蓝图;每一个数字之后,都可能有着万家忧乐、民生冷暖。只有时时系念于此,才能更周全地调研、更大胆地决策、更谨慎地执行;也只有时时心怀民生,才有看全局、抓整体的眼界,才有重实干、讲实效的作风。

行,是“脚踏实地”。大气象并不是虚无的“高蹈”,而要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责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大气象才能化为切实的行动,助推事业的发展,赢得群众的信赖。

学,是“志存高远”。邓小平同志曾说:“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在不学无术、浑浑噩噩中沦为只会左右应酬、只会阿谀钻营的庸官俗吏。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需要,以知识充实自己,以思想陶冶自己,追求就会远大,气象就会高迈。

涵养大气象,不是一时一事的暴风骤雨,而是时时事事的细水长流。把涵养的功夫,化为工作的底色、思考的底蕴,大气象必然会随之而生、因之而成。

 

 

人民日报: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2012年4月19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深刻反思一些违法违纪和腐败案件,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为政用权的要求显得尤为峻切。

权力姓公不姓私,但在用权过程中,面对种种诱惑与困扰,领导干部往往面临“公与私”的考验。一旦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一旦离开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点,就难免犯错误栽跟头。有人认为权力是“上面给的”,只对上面负责,把职务看做升官发财的阶梯,想问题、办事情不顾民情民意;有人认为职务是自己奋斗来的,把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砝码,想方设法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洞开腐化堕落之门。

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经验与教训反复证明,权力是把双刃剑,秉公用权为百姓利益尽力,就会造福一方;以权谋私为个人利益打算,就会为害一片。对领导干部来说,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人民日报: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2012年4月17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人们每每发出这样的反思。

这些教训对全社会是个警醒,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显得重要。为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完成引领一方发展、谋求民众福祉的重任,需要对领导干部有更高要求。升华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才能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才能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根基;彰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事业追求,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身边群众、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积极引领。反之,如果忘记做人之本、抛弃从政之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不仅毁了自己,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此,不可不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人民日报: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2012年4月18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每个领导干部都应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

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做人民公仆,就要以公仆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权力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决不能口头上自称公仆,行动上却高高在上;决不能表面上大公无私,背地里却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处天下事,当以天下之心出之。”公仆之心,实质是为民之心。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当主人,做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时刻牢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公大于私的原则,把公仆意识渗透到执政观、利益观、权力观中,保持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才能真正做到权力面前不谋私、利益面前不伸手、金钱面前不动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国企研究】

 

 

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2012年5月16日    原文作者: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国有经济发展担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破产关闭、重组并购到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3年改革脱困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成为国有控股(参股)公司。目前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72.1%。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5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4.07%、净资产的68.67%、营业收入的60.4%都在上市公司。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依据《公司法》,在中央企业深入推进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有效,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普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一批企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紧密挂钩的市场化机制。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制度。特别是国有大企业面向全球招聘高级管理人员,逐步推进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了国有企业高管市场化选聘的重大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通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小散乱”的格局根本改观,国有资产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目前,分布在食品制造、纺织、木材加工等一般生产加工行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下降至11.9%,分布在基础性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企业资产比重上升到50.6%。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在军工、电信、民航、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和电力供应领域,国有经济占90%以上。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重大原则,中央、省、市三级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政府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奠定了制度基础。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牢牢把握定位,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完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强化产权监督、财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推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层层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促进了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国有经济的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8.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8倍、3.8倍和7.2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9%,平均资产收益率7.4%,分别比2002年提高3.8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实践表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完全能够有机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二、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国有企业坚决服从中央宏观调控,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2002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2%,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9%,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经济带头响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任务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拥有强烈的产业报国使命感。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国有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有企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大攻关力度,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国有企业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从制造环节为主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的转变,引领着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国有经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和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涉及。“十一五”期间新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半建在中央企业。有54家中央企业被正式命名为“创新型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近年,中央企业主要专利指标年均增长35%以上。2005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通信4G标准、高速动车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都是由中央企业承担完成的,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实力。

国有经济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取得长足进展。2010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99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538亿美元。中央企业在海外承建了一批标志性工程,获得了一批重要能源资源,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中心,输出了一批成套技术装备,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企业已成为在国际竞争中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重要力量,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最具威胁力的竞争对手。

国有经济在实现各类所有制共同发展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国有大企业通过拟订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带动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注重把自身的技术、资本、规模和人才的优势与私营企业机制灵活、风险意识强的特点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例如,电信运营大企业带动了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业务代理销售商等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大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品牌优势积极承接大型工程,带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劳务输出等企业的发展。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是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中公平竞争、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国有经济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表率作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各类企业做出了表率。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方面,2003年至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3.6万亿元,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119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增加2.9万亿元,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达1686亿元。在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累计用于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捐赠达133.7亿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企业,是造福全民、服务社会的企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增强了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仍不完善,国有资本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优势的行业集中,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要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合作中的话语权。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国有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定,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加大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要逐步扩大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的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重大原则。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要按照“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快制订与《企业国有资产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要针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增强工作的有效性。要推动与地方对接,加强与部委联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切实增强工作合力,形成依靠地方、联合部门、协调各界、共促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管大格局。

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资本属性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立足全球配置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全球化。要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为全社会企业做出表率。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深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努力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继续扩大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范围,逐步推进选人用人机制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管理探讨】

 

 

树立战略新思维,打造全球视野卓越企业

2012年5月17日    王吉鹏    摘自新浪网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和全球化,全球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来势汹汹。企业的成长跨越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各大强国的重新排位,并借此对世界的政治经济走势和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家是企业的指挥官,他们掌握着或者说左右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家的战略性思维模式是决定企业成败和商业社会发展的关键,所以企业家必须具有战略头脑,要有高度和视野。企业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实践,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养成战略思考的习惯。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战略新思维又如何培养练就这种战略新思维呢?基于我个人和仁达方略咨询团队的研究,我们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能够看清企业的本质、建立全球视野、正确面对创新等关键思维。为培养这样的战略思维,需要企业家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研究成功,宽容失败、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建立高效高质团队并不断学习和创新进步。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探寻企业本质

 

规律客观存在,要不断接近它适应它。比如,和日本企业相比,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对赚钱感兴趣,而日本企业家对生产产品感兴趣,这是很大的区别,像丰田公司,永远是汽车、汽车、汽车。在中国,很可能汽车领域挣到钱以后,就去搞房地产,搞物流,搞金融。我们老是觉得行业天花板过低,没有产业空间,所以就多元化,因为中国国内有太多的机会,会导致有些企业家失去了视野。可是国外企业始终在他们自己的行业里越做越深,且不说两个饮料巨头可乐公司,就像任天堂公司,只做电子游戏,但这个公司现在发展得如此之大,它目前的市值在60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它就是靠做游戏发展起来的。如果你成长为全球范围的游戏强者,市场就会有很多钱可赚,这道理很简单,可是坚持这么做的中国企业不多,或者说太少。

企业的本质在于创造客户,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相应地,企业的目标不是做大做强,也不是做强做大做久,更不是挣快钱热钱,可惜我们很多企业不这么想,规模思维远远超过价值思维,贪多求大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看看世界500强名单,我们感觉很悲哀,那些位列前十的中国巨头,其市场全部在国内,大家不为国际化而努力,仅在国内运作,他们也不为在美国等海外市场打造品牌而投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只能是中国企业的原因,大家只能做出口。我们现在探讨经济发展是否会走日本老路,其实绝大多数日本企业都会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强,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创新,加大投入,提升价值空间,生产出比西方厂商更好、更精致和更小巧的产品,因此他们必须战胜日元飙升和昂贵的劳动力带来的困难,这就要他们下功夫搞创新。因为仅靠卖同样的产品,他们必须要赚取相当于上一年两倍多的利润才行,因此惟一的途径,就是生产更好的产品。

我们如果不能真正看清企业的本质,只会短期挣一点儿钱而已,想建立竞争优势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建立全球视野

 

预见力是最值钱的,视野决定未来,战略决定发展。以索尼为例,创建于1946年的索尼是电器业巨头,本来只是做家电设备的,也就是硬件。1989年,索尼斥巨资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图文电视公司、三星电影公司和三星在全国的180个地方的820家电影院进行并购,也就是开始做软性服务。此举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认为索尼疯了,索尼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前进。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索尼终于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取得了许多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今天回头看,当时和他竞争的松下、东芝、NEC已经时日艰难,索尼在二十年前看到了今天,形成了二十年后的发展格局。颇有先见之明的索尼凭借清晰明确的企业使命再辅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完美的产业战略协同,不但已经将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漂亮地完成了战略转型。

 

建立战略新思维之创新的灵魂要重新附体

 

当我们对加工业忙于转型升级之时,苹果电脑公司变成了没有行业属性的苹果公司,新款数码产品在全球引领时尚,企业现金存量高达近800亿美元。当我们对资源类投资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时,FACEBOOK一夜间站上了850亿美元的市值,2015年或涨至2340亿美元。我们发展企业更多不是用创新去推动,而是用倒退的方式去解决它,不是使大家更积极努力地创造财富,而是把人的注意力慢慢吸引到如何瓜分财富。分土地—分资源—分政策—金融掠夺、证券掠夺……像现在浙江的企业家都想着怎么傍政府,傍央企。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创新?是儒家文化?是功利心态?是企业家价值观还是社会大环境?我们觉得还是视野观念的问题,看不到创新的巨大推动力量,沉迷于模仿、山寨、小富即安,这样下去毫无前途。企业创新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模仿作秀,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领悟了创新的真谛,创新行为方能实现商业成功。我们呼唤企业创新的灵魂能够真正重新附体,并一起努力。

 

解决之道就在你身边

 

认清当今一流企业的战略思维逻辑, 对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心态调整。要成就一批全球视野卓越企业, 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我们的企业家要对自己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层次地认识自身的不足而避免夜郎自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探讨民族企业成为全球巨人的问题。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企业家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研究成功,宽容失败、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建立高效高质团队并不断学习和创新进步。

要跳出重经营轻管理的窠臼。

重经营轻管理是国内企业通病,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急功近利,大环境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很多企业根本搞不明白二者的区别,也懒得去理会。在此我也懒得讲清楚。经营解决1和N的问题,管理解决0和1的问题,我们见过太多的明星企业变成流行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本质就是对管理轻视的结果。

研究成功,宽容失败。

我们的企业总想在管理上获得灵丹妙药,什么都想速成,这怎么可能!要想科学发展,除了要研究管理规律之外,要对大量的企业实践加以研究借鉴,要研究成功,但失败的例子可能价值更大。

培养并保持对环境的敏感度。

企业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远离经营现实,产生路径依赖或者陷于自己的逻辑,从而变成了温水煮的青蛙,把企业拖到停滞的错误轨道。

 

要建立高效高质团队

 

从本质上讲,一流企业的竞争就是一流人才的竞争。企业无国界,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营造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文化,创建足以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的环境和政策以及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 这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别无选择。有没有天下人才为我所有的战略视野,有没有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巨大胸怀,有没有为天下人才乐为我用的文化包容性,都将考验企业家的领导智慧。

 

要不断学习。这没什么好讲的。

 

结论

当然,中国打造全球卓越企业的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企业乃至国家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光凭借一些企业的零散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大战略的高度。中国企业家须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 怀着成为世界一流的坚定理念,培养全球视野,调整心态,用战略思维来发育企业能力,来吸引和利用世界上优秀的资源,撷取全球各家所长,使中国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大跨度跳越而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之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