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公司媒体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学习视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公司媒体 > 学习视窗

2020年12月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资料(第13期)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


目 录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二一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2.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5.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6.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7.勠力战疫共创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8.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一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二〇二一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20年12月12日    来源:人民网 — 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要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科学部署,狠抓落实,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会议指出,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岁末年初,要把困难群众生活安置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前对“两节”相关工作作出安排。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强化政治监督,锲而不舍督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履行政治巡视职能责任,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有力执纪执法,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强化自我监督和约束,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铁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斗争中忠诚履职尽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新的要求。纪检监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有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保证。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0年工作情况和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22日至24日召开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党组织选举工作,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地方党组织选举稳妥有序开展。《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是党内选举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地方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对于规范地方党组织选举,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扩大和完善有序有效参与,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严格代表资格条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选出合格的代表。要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优化代表结构,确保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要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的要求提名委员候选人。要通过科学规范严谨的选举工作,把地方党组织领导班子选好配强,不断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水平和专业化能力。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确保选举风清气正。地方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条例执行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

讲 话

(2020年11月24日)

习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基础上,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雄壮斗争中,产生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同志们!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第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希望大家珍惜荣誉、保持本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深刻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的道理,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

第三,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第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坚持从群众多样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使服务更直接、更深入、更贴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志们!

今年适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总工会及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推进工会系统自身改革,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在此,我向为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工会工作者,向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向广大职工和工会积极分子,表示诚挚的慰问!

工会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同志们!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东部西部守望相助、协作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牺牲奉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要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发挥效益。要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群众基本生活。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下午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决定的。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发展和安全高度重视,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

习近平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一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把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三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五是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各方面工作。六是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发挥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七是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力争把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隐患发现和处置于萌芽状态。八是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九是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十是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2020年11月15日    来源:《求是》

习近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我多次说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宪法规定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要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二,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法律及其实施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影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第五,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研究谋划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东中西部法治工作队伍均衡布局,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要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

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我们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要在坚持好、完善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好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还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领导干部心中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是法治建设的大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60多年前,我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被载入联合国一系列决议。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2020年11月19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各位工商界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世界经济复苏道路的重要时刻,很高兴通过视频方式同大家见面。

人类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合作应对挑战是国际社会唯一选择。这场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各国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弘扬伙伴精神,密切政策沟通和协调,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争取尽早战胜疫情,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亿人民上下一心,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不久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明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第一,我们将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近年来,中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推动经济双循环过程中,中国经济自主性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扩大内需上下更大功夫,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二,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就。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任务,我们将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将不断提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许多国际机构预计今年中国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对来自世界各地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服务产生更多需求。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今年9月,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吸引了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线上线下参展参会。不久前,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交额进一步提升,达到726.2亿美元。我们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相信随着中国市场潜力不断激发,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中国对外开放非但没有止步,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强化深圳和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我愿重申,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将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我们都会积极开展合作。我们将继续高举开放合作大旗,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融通,同各国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加强绿色发展合作,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亚太是我们的共同家园,维护亚太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亚太各国既有人员密切往来之利,也有跨洋相望的地利之便。我们顺应市场规律,抓住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在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前列。亚太地区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深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符合亚太各国人民愿望,也必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去年,我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今年,在各方共同参与下,亚太经合组织制定出2020年后的宏伟愿景,为未来一个时期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

亚太工商界是引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你们是亚太发展和合作成就的贡献者和见证者,也是亚太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当今世界面临更为复杂多元的挑战,亚太合作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工商界需要更开阔的格局、更坚韧的企业家精神。相信这会给你们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做开放发展的推动者,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亚太经济率先走向复苏、走向繁荣。希望大家做创新增长的探索者,大胆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使亚太成为科技“沃土”、创新“高地”。希望大家做互利共赢的合作者,深挖合作潜力,做大合作蛋糕,造福各国人民。希望大家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必将到来。让我们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共创共享亚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勠力战疫共创未来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2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萨勒曼国王,

各位同事:

首先,我谨对沙特阿拉伯作为主席国,特别是国王陛下本人,为举办这次峰会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即将过去的一年,人类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超过百万人失去生命,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影响超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

疫情发生后,二十国集团迅速行动起来,领导人特别峰会提出,加强防控合作,推动药物和疫苗研发,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这些举措给世界带来信心,为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了方向。在这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战役中,二十国集团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威胁,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我们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稳定和恢复经济。我建议,二十国集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力。

第一,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不少二十国集团成员在疫苗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要加快行动,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协调整合资源,公平有效分配疫苗。中国积极支持并参与新冠肺炎疫苗国际合作,已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愿同各国在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各环节加强合作。我们将履行承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

第二,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降低关税、减少壁垒,探讨重要医疗物资贸易自由化。要加强政策、标准对接,搭建“快捷通道”,便利人员有序往来。中方提出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希望更多国家参与。同时,我们支持二十国集团继续就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开展机制化合作,搭建全球合作网络。

第三,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我们要为数字经济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要解决数字经济给就业、税收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带来的挑战,弥合数字鸿沟。

第四,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中方克服困难,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中方支持延长缓债倡议期限的决定,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全力落实,并将对确有困难的国家加大缓债减债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提供新增融资。我们要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方已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为推动后疫情时代妇女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此外,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挑战,支持联合国明年举办世界粮食峰会。中方倡议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欢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

各位同事!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挑战,凸显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国际社会都很关心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也很关注二十国集团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二十国集团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第一,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联合国是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核心机制。各方应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我们支持联合国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要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要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按期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六轮份额检查,扩大特别提款权作用,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要直面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挑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三,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面对各国对数据安全、数字鸿沟、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切,我们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鼓励创新,建立互信,支持联合国就此发挥领导作用,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前不久,中方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我们愿以此为基础,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中方支持围绕人工智能加强对话,倡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人工智能原则,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二十国集团还要以开放和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原则,在共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前发展过程中,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第四,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加强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推进全球疾病大流行防范应对,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力度,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要进一步减少非必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要以明年联合国第二十六次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和第十五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凝聚更多共识,形成更大合力,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方呼吁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交流和合作。

各位同事!

中国在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稳步前行。不久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明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闭关内顾,而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提高经济韧性和竞争力的同时,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将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共同努力。

各位同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0年11月27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各国领导人,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值此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参加本次大会的线上线下所有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就是要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2013年,我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我们高兴地看到,7年来,双方互联互通不断加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双方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就分享抗疫经验,推进抗疫物资供应,合作研发疫苗,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在中国抗疫关键时刻,东盟国家及时给予中方宝贵支持和无私援助。中国在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后,向东盟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物资和技术援助,分享抗疫经验,及时开通双方人员和物资往来“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全球经济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

新形势下,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推进各领域合作,维护本地区繁荣发展良好势头,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此,我愿提出4点倡议。

第一,提升战略互信,深入对接发展规划。中方愿同东盟一道,按照《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推进未来5年各领域合作;落实《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明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方愿同东盟一道,设计和举办好纪念活动,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全面复苏。中方愿同东盟各国加强协作,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实施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希望尽早生效。中方愿同东盟方携手努力,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采取措施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推动澜湄合作、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走深走实。用足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功能,为中国-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全面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中方愿同东盟各国携手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聚焦合作共赢,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第四,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政策对话,完善合作机制,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信息分享和疫苗生产、研发、使用合作。中方将在疫苗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需求,为东盟抗疫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中方愿实施好“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人才培养项目(2020-2022)”,为东盟培养1000名卫生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中国愿同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不久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明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放眼未来,中国同东盟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希望双方通过本届盛会,创造更多商机,收获更多成果,携手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掌握互联网战场主动权的重中之重。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故事怎么讲?根本在于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