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众多要素协同推动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批实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规模化应用的市场之一。预计到2040年,中国载人eVTOL市场规模将达410亿美元(约合2919.49亿元人民币),年销量约16万台,在地面交通与传统民航之间开辟出全新的“第三空间”。
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协同,中国eVTOL产业已站在商业化起飞的跑道上。正如白皮书所言,eVTOL不仅是重塑未来交通体系的关键力量,更将作为核心引擎,推动技术、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上下游环节的持续完善,以及相关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增强,空中通勤有望从梦想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技术“四重奏”
让飞行从“不可能”到“可量产”
2024年10月,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动工建设。该基地采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模式,规划年产能1万台,专注于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飞行体的制造,规划布局复材、连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据了解,该基地充分融合了航空高质量要求和汽车规模化制造的特点及经验,与传统航空制造业相比,能够达成更好的质量一致性、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交付周期。截至2025年9月,小鹏汇天已收获超5000台“陆地航母”预定订单。随着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落成在即,“陆地航母”的量产和交付指日可待。
eVTOL之所以被视作“交通革命”,并非因为其“能飞”,而是因为它正朝着“安静地、安全地、低成本地”飞发展。电机驱动、分布式推进、全新构型和智能化系统四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这一新型飞行器奠定了工程可行性的基础。
首先是电动化。相较于传统内燃机,电机驱动系统具备更为静谧、清洁且结构简单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eVTOL在城市内部运行的可接受程度。同时,电机内部的机械部件数量更少,显著降低了维护成本,增强了运行的可靠性。
其次是分布式推进。与主流传统固定翼飞机的单发或双发设计不同,eVTOL通常采用数量更多的小型推进器进行分布式布局,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冗余性和安全性。分布式布局使飞行器在气动设计方面更具灵活性,能够支持共轴多旋翼等更为高效或紧凑的形态,同时也为飞行控制智能化和姿态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再次是新构型。借助电机驱动和分布式布局,eVTOL的构型设计突破了传统固定翼的局限,能够灵活地开展飞行和悬停操作,在起降空间、航速、航程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了性能优化。而多样化的构型设计催生了丰富的产品线,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最后是智能化。随着智慧传感、飞行控制算法、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迅猛发展,eVTOL的驾驶操控门槛显著降低,同时其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则得到大幅提升。未来,智能化技术将成为eVTOL实现自主飞行和大规模调度管理的重要前提。
相较于传统民航对机场、跑道、雷达等大型设施的依赖,eVTOL对物理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简易,一般仅需面积较小的起降坪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简单的通信链路等轻量级配置。其不仅部署门槛较低、空间使用灵活,还能够依据不同需求进行点状布局,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在低密度区域或郊区,相关配套设施无须进行大规模投资即可逐步拓展,从而显著降低了基础设施端的门槛。
在此基础上,中国eVTOL企业正积极依托新能源汽车工业和技术的领先优势,探寻eVTOL的产品创新途径。例如,通过在产品中引入“汽车+eVTOL”的分体式设计,借助车辆架构实现eVTOL的转场和充电,并尝试采用可折叠方案实现eVTOL停场,进一步减少对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针对长期困扰通航领域的“痛点”提供了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从民航局颁发全球首张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深圳5G-A基站织就“低空一张网”,到宁德时代将电池能量密度增加到每千克300瓦时……政策、监管、基建和产业链的“四轮驱动”,让“飞行汽车”不再只是各类展会上的模型,而成为一条被数据验证、被资本押注、被工厂量产的万亿元级赛道。
供应链“中国造”航空级“电动汽车产业链”成形
这份白皮书将载人eVTOL拆分成两条赛道。一条是个人飞行eVTOL——1座~2座、续航20公里~100公里,价格对标豪华跑车;另一条是出行eV?TOL——4座~6座、续航70公里~500公里,价格对标公务直升机。
“中国会先卖‘空中超跑’,再跑‘空中滴滴’。”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个人飞行eVTOL适航门槛和基建依赖度更低,高净值人群支付意愿强,天然适合C端应用。
这两条不同的赛道,分别对应的是不同的市场。对于个人购买而言,《2024胡润财富报告》中提到的740万户高净值家庭被视作是“种子用户”。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中高端eVTOL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可达到1.3%,即可支撑年销2.6万台。对于低空观光而言,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40年有望新增4000台eVTOL,可打造“空中观景台+短途接驳”的标准化产品。此外,飞行营地模式有望复制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路径,通过租赁与培训,其租售比将达到5%。
“当个人飞行把规模、供应链、用户心智跑通,出行eVTOL才能在大城市跑‘空中快线’。”业内专家预测,出行eVTOL的规模交付预计还需3年~5年,机场/高铁接驳、私人包机、城际通勤三大场景到2040年将达到千亿元级的市场规模。
潜力巨大的市场背后,是被业内形容为“把飞机做成消费电子产品”的eVTOL产业链,其迭代快、降本狠、规模大。据白皮书统计,中国已出现多个本土供应商,覆盖动力电池、碳化硅电机、碳纤维复材、多余度飞控、北斗+5G导航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方面。
目前,eVTOL拥有多个核心子系统及本土头部供应商。在动力系统领域,电池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放电倍率,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在这方面表现突出;eVTOL要靠精密轴向/同轴永磁电机保障推进系统稳定可靠,卧龙电驱、英搏尔、应流集团已成为本土相关供应商。eVTOL的机身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需实现轻量化且兼具空气动力学效率,广联航空、恒神股份、光威复材是主要供货方。飞控模块中的飞控系统需具备实时飞行计算和容错控制能力,中航工业、纵横通信、赫尔墨斯都有对应的产品;传感器要实现快速且精准传感,中航工业、中国航天、星网宇达可供应相关产品。导航系统的GPS/AND单元要依靠安全可靠的卫星LTE/5G数据通信并具备额外备份,纵横通信、北斗星通、中兴通讯均可提供相关产品。
一条航空级产业链,把电、力、材、算、星串在一起,让国产eVTOL离地更近。
“小鹏汇天与宁德时代、东安动力、亨睿碳纤维等多个企业持续展开合作。”小鹏汇天供应链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研发的“陆地航母”搭载全域800伏碳化硅高压架构,充电效率显著提高。其飞控系统配备三套智能飞控和导航系统,符合航空与车规级环境适应性及电磁兼容标准。机身主体及桨叶采用碳纤维材质,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了高结构强度。
此外,载物/货运eVTOL作为低空物流的载体,其载重量能够达到2吨~3吨,续航半径处于70公里~300公里的区间,飞行时速为130公里~200公里。该类飞行器适用于医疗物资、高价值电商包裹等“最后一公里”的急件配送以及海岛、山区等特殊地区的物资运输。
当“第三空间”被打开 我们离3D城市还有多远?
未来,站在广州的制高点俯瞰,小鹏汇天智造基地与旁边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动力电池基地连成一片,将构成一幅“海陆空”新工业图景。
“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安全性能的增强,未来5年~10年内,飞行汽车会被用于机场与车站以及城市之间的网格化出行。预计总共需要15年~20年逐步实现城市立体交通。”这是业内专家给出的“3D城市”时间表。白皮书则预测,到2040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达到410亿美元,年销量约16万台。其中,个人飞行eVTOL与出行eVTOL将分别占据55%和45%的市场份额,呈现“C端引领、B端补充”的发展格局。
白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2040年,个人飞行eVTOL将以2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成为市场主力,年销量约15万台,其增长动力源于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升级。其中,中高端eVTOL年销量约2.4万台,豪华版约8000台,入门版约11万台,可覆盖不同消费层级。
此外,低空观光、租赁、航校培训等应用场景将成为重要补充。相较于传统直升机,eVTOL噪音更低、灵活性更强、运营成本更低,在自然与人文景区应用优势明显。参考当前5A级景区直升机8%的渗透率,白皮书预计,到2040年,eVTOL在各级A类景区的渗透率可达4%~11%,其租赁场景自2027年起将从“小众尝鲜”向“大众消费”转型。
出行eVTOL市场以私人购买为核心、公共接驳为补充,且具备私密性强、时间成本低、点对点飞行便捷等优势。参考美国市场私人飞机2.4%的渗透率,预计2040年中国出行eVTOL的私人购买年销量超5000台。机场与高铁接驳(城市空中快线)占比15%,以北京国贸至北京大兴机场为例,eVTOL仅需15分钟~20分钟即可抵达,较出租车/地铁缩短1.5小时以上,单人每公里成本约为1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飞行eVTOL将率先实现规模化发展。白皮书指出,个人飞行eVTOL技术架构轻量化、认证路径清晰、基础设施易于部署,目前已具备成熟的支撑条件;而出行eVTOL对适航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完善的基建与管理,预计3年~5年内逐步实现商业化。这一“从C端先起飞”的路径,与中国无人机市场的爆发逻辑相似,即通过C端需求带动产业链走向成熟,为后续B端普及奠定基础。
“中国先跑,但终点在全球。”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除中国市场外,海外eV?TOL市场规模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840亿美元。对于中国eVTOL整机厂商而言,这代表着未来10年~15年的关键增量机会。全球个人飞行eVTOL市场规模预计2040年将达到930亿美元,北美、中国和欧洲三大区域构成核心增长极,中东等地区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